close
普桑是法國傳統的先驅人物。他是古典的象徵,義大利藝術傳遞到法國的一個里程碑。
  普桑他的藝術追求、他的風格、他的生涯發展都在羅馬。生於諾曼第的普桑( Nicolas Poussin, 1594 - 1665),青年時代在巴黎開始他的藝術學習,也曾短暫的參與宮廷的繪畫製作,三十歲以前他便前往羅馬,一直到七十一歲去世,他的一生都在羅馬度過。
普桑也曾在四十六歲時,應紅衣主教利希留之邀,回到巴黎(1639-1642),覲見路易十三,接受首席御用畫家的名銜,為教堂與宮殿製作裝飾繪畫。在短短的三年之間,普桑製作了帶有義大利風的歷史畫,回到羅馬之後,也曾在晚年再應紅衣主教的委託,在羅馬製作「四季」風景組畫(1660-1664,今藏羅浮宮),但普桑一直沒有再回到過法國。
  普桑擅長描述希臘羅馬神話、聖經故事、古典文學與歷史的敘事主題,這便是學院所謂的歷史繪畫。他在羅馬受卡拉契兄弟的影響*,以穩健的構圖,嚴謹的組織,周延的敘事方法,以及精湛而準確的素描,沉著而有力量的色彩佈置,將義大利式的敘事繪畫,藉著戲劇化的場景或是典雅的文學氣息傳達出來。普桑的繪畫總是傳達著意味深長的古典內涵,他從經典文學中取材,大量的借用著古典雕刻作為他塑造人物的藍本,畫中的主人翁並被安置在充滿著希臘、羅馬,或埃及的古時代建築元素所營造的場景中,上演著他的古典戲劇。
  「靈感」是普桑早期帶有典型的卡拉契古典風格的敘事畫。既是一幅融合了神話人物與文學主題的歷史畫,也是一件詩與畫的寓意肖像。普桑藉著文藝之神阿波羅、詩人魏吉爾,和詩歌謬思米內娃等不同的「詩」的寓意形象,共同賦予了靈感的隱喻。…
  這件義大利風的早期羅馬生涯之作,畫作的主題「靈感」的來源──阿波羅──位於畫心,手撫象徵音樂與文藝的無弦里耳琴(Lyre), 背後站著謬思,面前站著手持紙筆抬頭仰望天空祈求靈感的詩人。這是味吉爾嗎?不然為什麼在畫面的前方手持桂冠的小天使,左手拿著的,和阿波羅腳邊的幾本書,書上都嵌刻了史詩「伊里亞斯」(Ilias)、「奧迪賽」(Odyssea)、和「埃尼亞斯」 (Aeneidas) 的名字,左邊是謬思米內娃(Minerve),這些是帕那索斯山神話人物的形象,也是詩人靈感的主題。普桑藉著這個主題將詩與畫等量齊觀,放在同一個高度賦予價值。
  普桑的繪畫總是意像簡明而涵意豐富,常往來於哲思與詩意之間。這件「靈感」不僅是屬於詩人的主題,同時在擅長敘事畫的普桑筆下,以一種代替了描述事件的比喻手法,巧妙地連結豐富的意像與象徵的內涵,在以繪畫表達詩的主題的同時,也以詩意的手法比喻了繪畫的文學性。……
  「靈感」這一件現藏於羅浮宮的大幅作品,也是少數不屬於皇室收藏的館藏,它在大革命後曾輾轉為英國人所收藏,1911年才經由私人(Maurice Audéoud)以當時引起議論的高價購藏(130,000法郎),而入藏羅浮宮。
  普桑在他七十一年漫長一生中,留下了的大量作品,他在生前就已成為法國繪畫學院(1648年設立)的典範,他死後,影響力隨著傳統的延續,而形成一個古典的規範與象徵,一直到十九世紀的塞尚還以「依據普桑再造自然」來呼應這位傳統大師的古典本質。普桑的作品的人文內涵完整地反映了古典文化的豐富性,而成為法國藝術從羅馬到巴黎傳遞古典文化的泉源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……(節錄)

一. 普桑之前,義大利風
  - 文藝復興(Renaissance),矯飾主義(Manérisme),與巴洛克(Baroque)
  - 卡拉契古典風(Annibale Carracci, 1560-1609 etc),與卡拉瓦喬風(Caravaggio, 1583-1610)的明暗對照法(chiaroscuro / Clair-obsur)
  - 法國文藝復興與二次楓丹白露畫派(l’école de Fontainebleau)
  - 義大利的直接影響與遠距效應

二. 路易十三(Louis XIII) 的宮廷畫家
  - 普桑(Nicolas Poussin, 1594-1665)的「靈感」(1627) 與「四季」
  - 羅翰(Claude Lorrain, 1602-1682) ─ 洛林(Lorrain)的「白晝之光」
  - 拉圖爾(Georges de La Tour, 1593-1652) ─ 洛林(Lorrain)的「黑夜之光」
  - 勒˙南兄弟(Le Nain, 1600-1648/1677) 的農民「風俗畫」─「歷史」與「肖像」之外的繪畫的等級
  - 香貝尼(Philippe de Champeigne, 1602-1674)的北方冷雋風格

三. 巴洛克時代的路易十四(Louis XIV) ─ 皇家學院、羅馬獎、沙龍
  - 勒伯安(Charles Le Brun, 1619-1690) 的「亞歷山大帝」系列(c.1673)
  - 學院(l’Académie) ─ 準院士,院士
  - 羅馬獎(Prix de Rome) ─ 義大利,羅馬,梅迪奇莊園,法蘭西學院
  - 繪畫的等級(hierarchie) ─「歷史」(histoire),「肖像」(portrait),「風俗」(genre),「靜物」(nature morte),「風景」(paysage)

四. 法國洛可可風與女性魅力,從沙龍到沙龍(du salon au Salon)
  - 沙龍(salon),方形廳(Salon Carré),與沙龍展(Salon,1737-)
  - 華鐸(Antoine Watteau, 1684-1721)的愛情雅宴(La Fête Galante) -「希堤島的巡禮」(1717)
  - 布雪(François Boucher, 1703-1770) 法國風女性美的華麗感官 -「獵神黛安娜」(1742)
  - 弗拉戈納爾(Honoré Fragonard, 1732-1806)逸樂情調的輕快流暢 -「奇想的肖像」(1769)

五. 大革命來臨前庶民事物與貴族形象
  - 夏爾丹(Siméon Chardin, 1699-1779)的平凡事物 ─「靜物」
  - 葛赫茲(Jean-Baptiste Greuze, 1725-1805)風俗畫的道德寓意
  - 薇潔-勒伯安(Vigée-Le Brun, 1755-1842) 的纖細女性氣質
  - 大衛(Louis David, 1748-1825) 結束洛可可風格,前往羅馬…。

*鄭治桂,「神秘的光線大師─喬治‧德‧拉圖爾 (Georges de La Tour, 1593-1652)回顧展」,< 藝術家>,272期,1998年1月,pp.368-387 。

轉載自http://www.linkingbooks.com.tw/activity/activity90018cnewclass001.asp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ristie04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