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大衛是法國自十七世紀繼普桑以來,綿延了兩百年的古典傳統,在十九世紀開花結果的集大成典型。
  十九世紀也是法國學習義大利藝術二百年,終於開花結果,領先歐洲的時代。這個時代以新古典主義登場,以接續風行歐洲的浪漫主義運動傲視鄰國,開啟了法國繪畫的大時代。新古典主義是藝術上的復古,也是傳統的更新,它更是一個因為一個英雄人物孕育而生的藝術風潮。這個英雄人物便是將法國捲入歐洲戰爭的軍事天才波納旁將軍(Nonaparte)─ 拿破崙一世(Napoléon I)。而為拿破崙的帝國建立起視覺形象的靈魂人物,正是大衛。
  
十九世紀是偉大的世紀,從大衛(David)、安格爾(Ingres)、傑里柯(Géricault),到德拉克洛瓦(Delacroix)都在追求偉大的藝術,傳遞時代的聲音。大衛的「拿破崙的加冕式」(610x931cm),正是以英雄崇拜為名,敲響那時代第一件偉大的作品。站在這件六公尺高,寬九公尺多的大畫前,今天的觀眾很難想像,昔日的畫家是如何將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加冕的實況,如此逼真而細膩的完整呈現。拿破崙刻意捨棄了法國波旁王朝傳統的加冕地點 ─ 漢斯大教堂,他選擇了巴黎聖母院,執意以自己的方式行使加冕禮,登基稱帝,企圖凌駕歐洲各國的君主。拿破崙的雄心早已超越了統一國家振作民族的企圖,這位軍事天才的英雄功業,是帶有霸氣的。然而,在這張畫裡,大衛卻選擇了拿破崙為皇后約瑟芬加冠的時刻來表現。在將焦點投注在已戴上皇冠的拿破崙的同時,也將拿破崙強烈的個人色彩,轉移到優雅的皇后身上;這優雅、華麗、莊嚴與慶賀的氣氛,更以一種嚴整的組織和落落大方的表現手法,呈現出一幅逼真的場景。站在這張畫作前的觀眾將會發現,畫中的所有人物,卻是與真人等身大小的。當觀眾往來踱步於這幅九公尺寬的畫作前,將會產生一個身在典禮場景相同空間中的錯覺。但專心觀看一段時間後,細心的觀眾更會發現畫中的主人翁其實比真人還要大上一些。這種貼近真人的比例,既使人感到真實,卻又奇異地增添了一種不可逼視的氣勢。觀者為了看清楚完整的畫面,必須退後,不斷的退後,退至離畫10公尺處,才能將這張模擬聖母院內九公尺場景的大畫,完全納入視線之中……。
  「加冕圖」的規模龐大,迫使你從遠處欣賞它的整體時,卻不能細讀其中的細節;而在要求你走近去觀看它的局部時,失去把握整體的立足點。它以巨大的畫幅籠罩著觀眾,它以高大的寬度製造了一個看畫的距離;這張畫支配了觀者看畫的方式,它已不再只是一張可供現場觀眾指點品評的畫作了……。

轉載自http://www.linkingbooks.com.tw/activity/activity90018cnewclass-002.asp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ristie04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