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保羅˙塞尚(Paul Cézanne, 1839-1906)是印象派聯展的發起人之ㄧ,但我們在討論印象派與評價塞尚的藝術時,卻用「後印象派」的觀點來看待他,後印象派代表的是與印象派的決裂,是印象派之後的新的傾向。

  
  1874年一群「無名藝術家」在巴黎發起了第一屆的印象派聯展,從1874到1886年,12年間,印象派畫展一共展覽了八次,塞尚雖然為當年的發起人之一,但很快的他便不再參加印象派的活動。塞尚後來回到普羅旺斯,自己的家鄉,終日畫著普羅旺斯的平原、畫著聖維克多山、起伏的丘陵、岩石、斷崖,畫著他的松樹、晴朗的天空、平靜的海洋,平原上像小方塊般的建築,融合了拱型與直線的橋樑。塞尚開始在他家鄉的風景中尋找一種幾何的關係:例如山丘的圓錐形,樹叢或岩石的圓球體、樹幹的圓柱體、建築的立方體。自然在風景中隱藏了結構,塞尚在自然之前沉思,看到了這些隱藏的結構,用簡單的方式,再次呈現出來。
  塞尚具有南方人率真的個性,他的靜物畫結實、穩重,他的人物畫則厚重多於靈巧,他的風景畫結構勝於視覺效果,率直多於修飾,色彩沉穩則勝於印象派畫家們的華麗燦爛。
  他在自己的故鄉安心的作畫,拋開藝評家和畫家同儕的壓力。他變成一個孤獨的藝術家,這份孤獨讓他可以從容的觀看自然。自然,在印象派眼中,是晴陰雨霧,瞬息變換的天空,搖盪光彩的水波,是帶著空氣、溼度的平原,或恍惚閃爍的光線。自然,在塞尚眼中,不再是瞬息變化的天光水影,卻成為隱藏著結構的風景。他鍾情於故鄉普羅旺斯的風景,尤其是聖維克多山,這畫了一生的主題,成為他的風景畫的核心主題。塞尚以水彩、油畫,不斷的研究這個主題。聖維克多山說是普羅旺斯的風景地標,毋寧更是塞尚尋找風格的一個象徵。
  1890年代,當塞尚已開始用他短促的方塊筆觸來簡化風景中的造型,他已經找尋到他自己的風格,遠離了印象派。塞尚用他的方形筆觸分析聖維克多山起伏的脈絡、體積感、天際線、凹凸的稜邊,塞尚也用同樣的筆觸來分割平原的遠近段落,去切分綿亙空間中的阡陌界線。同樣的筆觸也用來概括風景中立方體的建築物,這種技法甚至用來塑造樹幹的體積,分析樹葉的區塊,以及天空中因為色彩而產生的層次感。方形的筆觸。塞尚的筆觸,一種思考的技法。塞尚在方筆的節奏中,穿插著曲線的旋律。塞尚在風景中思考,尋找結構,想依據自然再現普桑……。


轉載自http://www.linkingbooks.com.tw/activity/activity90018cnewclass-010.asp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ristie04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